花非花
姚思敏
 
    春节一过,梅花就开了。可是告诉我这消息的是成都繁华的科华北路道路中间的一排行道树。车窗外一排粉红掠过是梅花——好像有点不对也没去多想,但总是有个不爽在心头。隔天散步又走到那里,只见梅花依然在左来右去轰轰的四车道中央绽放——这下我已知道那天的不爽来自哪里了:不知哪位决策者的创意,居然把中国文人特别钟爱的梅花弄去当行道树!就像把林黛玉弄去当车模一样。当然,同是树木,为什么别的树可以做行道树而梅花不能呢?同是美女,林黛玉就不能做车模吗?
    台湾的文化人龙应台曾在一篇著名的文章“文化是什么?”里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这是一种习惯和约定。中国人有个有趣的爱好,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喜欢把自然场景看作心境,“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把植物的某些特质比作人的精神气质。竹子——虚心,高风亮节;菊花——傲霜,坚强;兰花——高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等。至于梅花更是历代文人歌咏的对象,人们把最美的词语和句子送给它:唐代李商隐的“亭亭艳”“袅袅香”;宋代陆游的“高标逸韵”,他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明代王冕的“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更是写尽了梅的美丽与精神,成为梅花的绝唱。这样的情怀自然也滋养着画家的情愫。因此,在中国画里有这个特殊的分类:花鸟画。梅兰竹菊松柏荷花等等凡古诗词里大名家反复咏唱过的植物都有人画,高人逸士如扬州八怪画,民间窗花绣品床沿也画。甚至有些人一辈子就画一种花。为什么?他们哪里是在画一种植物?他们是在画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情操,—种价值,一种期望。这里面有许多的讲究:关于画家特殊境遇的抒发,关于笔墨的自身体验,关于梅兰们的气质发掘或不同理解等等。一种植物就有这么多事,何况植物还有那么多。所以一味求新的老外艺术家们永远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怎么可能!然而这就是文化,是中国人待对植物的文化,或者说是曾经的关于植物的文化。梅花当然可以做行道树,但就是给人没文化的感觉。
    我现在入住的工作室是一位留学奥地利的建筑设计家专门为我们12位艺术家量身定做的西洋风格建筑,不仅有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画室和起居室,还有非常独特而讲究的外观设计。方正大气的整体造型,错落别致的门窗编排,方圆曲直的建筑语言,挖空心思的材料搭配。可是,每当我从工作室的外围走过就会会心一笑并想同样的问题:这位先生忘了设计—个与之相匹配的硕大的草坪,或者说他把房子放错了地方,应该放在相当于某高尔夫球场那样的绿茵场边就精彩了。因为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适当的方位来欣赏它考究的外观。而今当这些横平竖直的东西掩映在中国式的庭院里就什么效果都打折了,惹的旁观者老问小区里这些别致建筑是干嘛的?所以,文化与文化还很不同。
    现在时代变了,尤其是近30年大量的外国鲜花涌入我们的眼帘,美丽绝伦的摄影作品以及外国艺术家关于花的作品折腾着我们的视觉。这些极其新鲜的感觉古人没有咏唱过,没有发掘过它们特定的文化意义。如果说之前我们对梅兰竹菊有特定的讲究的话,这些新对象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自己去设定,就像凡·高的向日葵那种奔放鲜活灿烂的精神特质,像莫奈的睡莲沉寂安详静穆的深邃意境。如果拿表现梅兰竹菊的方法去表现光焰亮丽的蝴蝶兰、郁金香、三角梅,那就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了。
    常常在展览会上见到一些花鸟画作品,要么循规蹈矩重复古人美感又不及,要么信手拈来处处败笔,要么不痛不痒地画一些热带的奇花异草反不如照片来得强烈。我想都是因为没有像古人那样真心诚意地去感受去体会、去观照、去研究对象的缘故,更没有像陆游那样寻求作者与表现对象在精神上的共同点,写梅花更写自己。像凡·高那样画向日葵更是在画自己。至多也就是寻找到某种特殊的表现方法,博观众猎奇一瞥而已。因此,我认为知其意是最重要的,首先要能敏感地体察到对象的精神风貌及与其他对象不同的美感所在,其次能找到恰当的表现方法,而非或者大笔一挥千花一面,或者小心烘染千画一幅。
    看起来一花一草的事做起来还真不容易。要美感、要意义、要格调、要造型、要笔墨、要色彩,而且每一样还要是别人没有体现过的“全新”。难怪有些人一辈子画一种花也没画好。也难怪林木先生在编排这一期花鸟人选的时候叹气说:印象中全国花鸟画家非常多,怎么选来选去感觉“大家”特别少,不像前两期人物和山水篇都排不下。可见花鸟画成功之不易也哉。
    姚思敏  成都画院  副院长
摘自《中国画学刊(第3期)》

  • 彭先诚:南风篇
    ​彭先诚1941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
  • 刘朴丨笔墨有情 画中有诗
    刘朴,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院长。
  • 异乡花草合欢图 ——维...
    异乡花草合欢图——张大千与韩女池春红组照1985年,张大千研究专家包立民先生根据上海陆平恕医师收藏的书法手卷,首次向世人介绍了张大千在...
  • “大中华面孔”的毛泽东...
    大中华面孔的毛泽东维 微 / 文大众熟悉毛泽东的书法,是1949年以后的事。上世纪70年代至今30多年间,毛泽东题词、书信、诗词手迹精品陆...
  •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官网 |...
    梁时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美术馆馆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第一批...
  •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 学...
    沈道鸿1947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中国画学会顾问,四川美协人物画专委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