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关怀,人物画缺失的“强心剂”
马振声
 
    中国画家的道家感性,寄情于山水庭园,使中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事实上山水画精神的背后恰恰是人的精神在起作用。到了20世纪末的现实世界中,当山水自然不再宁静,清雅的风景人满为患,托寄在画家胸壑中的山水精神不得不直观地袒露为人的精神实质,真正代表当今中国艺术精神的已不再是山水、花鸟,而是人。所以讨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就是以一窥全,就是直击中国画内核,反思中华民族的精神。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哲学就是‘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又表现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的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看中国人物画发展,必须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现在很多人热衷国学,
研读儒家哲学,因为中国文人的思路开始是儒家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将儒家文化最简单地概括,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是指人应达到的至高思想境界;“据于德”是指人应达到的道德规范、人格品位;“依于仁’’是指人应该达到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游于艺”是指人应该进入快乐的学习和审美状态。道德仁艺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无论是屈原、文天祥,还是苏东坡、郑板桥,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以爱国、为民、勤政、重义、忠诚等高格美德,在历史的“凌烟阁’’上镌刻下了不朽的名字,为后人所敬仰。这种道德理想彼此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失去某一个,就会像一个人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残缺不完美,且不受时间所淘汰,是古代中国人人文精神最高境界,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遵循的理想规则。
    然而,这一百多年来,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文化震荡。近代中国,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轰然倒塌的还有一个民族的尊严,从曾经的不可一世到颓败懦弱。西方文化大举侵入,中国传统文化风雨飘摇,中国画被加以改造,人物画更是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拨乱反正,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入,从整体上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精神生活,注重修为和积淀的中国画艺术被视为保守和落后,濒临绝境,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西方现代派抽象艺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服从必要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由是,我们看到,在极端自由思潮和膨胀私欲的影响下,传统心理结构失衡,对社会产生了震荡和冲击,甚至引起痛苦的裂变。于是,联系实际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在现时代的中国进行重新评估、取舍和新的创造,显得格外重要。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必须展开对文化的研究与重建,必须创造出植根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的文化体系。对此,作为体现精神内涵的中国人物画责无旁贷,时代赋予了中国画家新的使命。
    任何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必须是将生命、艺术和时代融为一体,对此,我的老师蒋兆和先生已做出表率。他的一幅《流民图》画笔直取现实生活,将爱国之情和民族仇恨亦裸裸地展示给人们,激发一个时代的共鸣。蒋先生曾说自己“无超人逸兴之思想,无幽娴风雅之情趣”,是的,他创作的《流民图》以穷苦受难的人民为主人公,把一切罗曼蒂克的幻想和文人土大夫的闲情逸致统统抛到一边,把传统的“雅”“俗”“美”“丑”观念翻了个儿,尽心竭力“烹一碗苦茶,敬献于大众之前”,这是走出自我小圈子,投身现实大世界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更崇高、更博大、关注人类的大境界之美。在百年来守旧、复古和崇洋媚外颓风下,日渐衰微的人物画缺失什么?当代中国画家又该何去何从?蒋先生的精神风骨已给了我们很清晰的答案,融会贯通西方文化,以“笔”造型,以心传神,关注现实才是中国画家的创作精神,画家不应脱离时代,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时代、为全人类的大爱去画。
    联想到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文人画盛行,力道不足的抽象的“爱”的呓语,缺乏生气的绘画形式和状态,小情小调、小家鼠气的格调。中国人物画创作需要注入强心剂,需要我们传承蒋先生等大师的精神,对现实社会投入实实在在的情感和心力。曾有人说中国画的生命是“新”,我认为是“晴”,这是中国画生命长青的活水源头,一个关注现实社会的人才是热血奔涌、富有感情的,无视社会、沉浸自我的人是冷漠自私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正是画家的精神传达构成了人物画的对象和形式。这就对中国画家的精神层面提出要求,也就是林风眠先生所言:“凡诚心学艺术者,都是人间最深情,最易感,最有清晰的头脑的人;艺术家没有利己的私见,只有利他的同情心,艺术家无所谓利禄心,只有为人类求和平的责任心!”当下的中国画家应该从蝇营狗苟的琐屑生活小圈子走出来,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冲出小我,走向大我,做一个心系天下安危的大写的人,这样才能表现出大写的中国精神。并且,我们关注现实,不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力求以积极的心态去改变时代,通过作品激发人们内心与时代的深刻关联。
    寻找迷失的人格,呼唤民族的精神,是当代中国画家面临的课题,亦是我毕生不变的追求。
 
马振声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
(转自《中国画学刊(第一期)》)
  • 彭先诚:南风篇
    ​彭先诚1941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
  • 刘朴丨笔墨有情 画中有诗
    刘朴,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院长。
  • 异乡花草合欢图 ——维...
    异乡花草合欢图——张大千与韩女池春红组照1985年,张大千研究专家包立民先生根据上海陆平恕医师收藏的书法手卷,首次向世人介绍了张大千在...
  • “大中华面孔”的毛泽东...
    大中华面孔的毛泽东维 微 / 文大众熟悉毛泽东的书法,是1949年以后的事。上世纪70年代至今30多年间,毛泽东题词、书信、诗词手迹精品陆...
  •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官网 |...
    梁时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美术馆馆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第一批...
  •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 学...
    沈道鸿1947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中国画学会顾问,四川美协人物画专委会顾问。